2025年7月19日至8月5日,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发起、江苏科技大学承办的国际青年人才来华交流项目(China Exchange Program for Young International,简称CEP,项目编号:JC202502007D)在我院顺利举行并圆满收官。来自尼日利亚的青年代表 Balogun Olasubomi Thouleehath 远赴中国,深入江苏、山东、浙江三省五市,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青年产学研合作新范式主题,与我院张汝玲博士共同开展了课程开发、教改研究、文化交流、企业调研、红色教育等系列活动,收获丰硕成果。
(一)学术创新:跨学科融合构建人才培养新范式
依托张汝玲博士团队,项目紧扣生物化学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现实需求,联合开发了全英文课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课程涵盖概念框架、资产计量、收入确认、合并报表等10个核心模块,并辅以案例分析与模拟实操,切实服务于我国生物化学企业“走出去”战略。与此同时,项目团队完成教改论文《“一带一路”框架下生物化学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与策略》,为我院推动新文科与新工科交叉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图1 项目团队研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
(二)文明互鉴:孔孟故里奏响中非文化共鸣曲
在孔孟之乡,尼日利亚青年走访了共青团曲阜市委、孔子博物馆、三孔景区和邹城市第一中学。座谈会上,他引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来访喜悦,并指出孔子“因材施教”理念与非洲“Ubuntu”哲学所倡导的集体共生价值高度契合。在孟子故里举行的中尼青年文化交流论坛上,他以《Belt & Road, Black & Gold: Nigeria’s Youth, China’s Vision, and the Next Chapter of Afro-Sino Synergy》为题发表演讲,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尼日利亚青年的积极影响,并与一中学子热烈互动。
图2项目团队与共青团曲阜市委书记合影
图3共青团曲阜市委工作人员陪同参观三孔景区
图4尼日利亚青年在孔子博物馆行作揖礼
图5 孟子故里中尼青年文化交流论坛大合影
(三)产业对接:校企联动共绘健康合作蓝图
在企业参访环节,尼日利亚青年深入宁波普瑞柏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海宏制药有限公司,实地了解体外诊断(IVD)与数智化制药的最新成果。在普瑞柏,他亲手完成磷酸盐缓冲液(PBS)的配制,并近距离观察超速离心质量控制全过程;在海宏制药,工业机器人与MES系统协同作业的智能化生产场景令他印象深刻。专题座谈会上,双方围绕非洲注册政策、低碳工艺、本土化经营和中非健康合作展开深入探讨,为我院进一步拓展与“一带一路”非洲沿线国家的国际化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图6 参观宁波普瑞柏企业研发中心
图7 宁波普瑞柏参访后合影
图8 参观江苏海宏制药数智化生产车间
图9 江苏海宏制药荣誉墙拍照留念
图10 专题座谈会现场
(四)红色教育:初心之旅深化中非发展共识
在曲阜党性提升实训基地“初心隧道”和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尼日利亚青年通过沉浸式影像、实物陈列与红船实景,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他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的融合是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密码,也为理解中非合作提供了新的启示。
图11 曲阜党性提升实训基地调研
图12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前留念
此次国际青年人才交流项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非青年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也为我院持续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学研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中非青年携手共进,为促进中非友谊与协同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项目背景
国际青年人才来华交流项目(China Exchange Program for Young International)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发起,旨在吸引全球青年人才来华进行访问交流、国际实习或短期工作,加深外国青年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推动中外青年在交流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