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作者:周珂 发布时间:2024-11-28 浏览次数:10


【摘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为红色资源的传播提供了时代契机与环境,在 教育界也掀起学习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的浪潮。 将具有育人性质的红色资源与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符合课 程改革的现实需要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汲取红色精神、传承红色资源、感悟红色力量,续写时代荣光,达到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要求。

【关键词】红色资源;大学思想政治教学;教学方式。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镇江市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编号:202210289144Y)、202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镇江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编号:2023SJSZ1288)成果。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尽管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在社会的文化生活中仍存在很多不良思想,如奢靡之风、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此外,中华民族意识和观念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影响。亟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性和系统性,把红色资源植根于心,落实于行。

一、镇江市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镇江市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范围不广。没有广泛的传播渠道,红色资源的收集就无法达到覆盖的程度。当前红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了解渠道过少,未能获得深刻感受。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第一课堂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红色资源缺乏,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课程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素养对红色资源的传承作用不大。专业类课程红色资源渠道占有率最低,最明显的问题是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相分离,在教学目标中没有注意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与红色意识。 时间久了,导致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缺乏提炼、升华、总结和概括。 究其原因是高校还没有构建起一个全面整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是很好,高校应该重视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以优化教育效果。学生对红色资源的相关知识只是表面上的了解,却不知道 其深层原因。这就模糊了红色资源的具体性,使其变得模糊且空泛,难以加深学生对红色资源的体验,无法扎根内心,并上升为行动。一是学生对红色的基本概念还没有完全理解清楚。很多学生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红色资源的现实意义,这也意味着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空间。二是不同政治背景的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认知不同,预备党员和党员的学习条件更好,而普通大学生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更少,所以,学习成果也不尽相同。

3.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待改善。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于红色资源已经不太陌生,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红色教育种类繁多,常规的教育方法已然不能给学生带来更 为深刻的感触,在此理论工作完备的情况下,亟须更多的创新实践性活动。

二、镇江市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多元价值观对红色资源的冲击。现如今,少数群体 正在大力地传播“民权” 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试图通过不良思想来引导学生表达对社会的不满,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我们不能让红色资源失去原有的颜色。许多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倾向永久性、隐蔽性、可变性的影响,这也为其他意识形态倾向的疯狂渗透提供了机会。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不同的文化趋势和现象充满好奇,辨别能力不足。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解读历史”、“言论自由”,不同的非主流价值观和历史虚无主义等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充斥着互联网和 社会。 大学生抵御干扰的能力不足,具有欺骗性和诱惑性的内 容容易误导他们。而教师群体如果不能及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引导,纠正学生因外部环境而走偏的红色资源认知,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功能就完全得不到发挥,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及时引导学生对社会上各种现象作出准确理性的分析,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思考,对学生身心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高校的红色资源教育机制不健全。 新时期高校教育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红色资源的宣传和普及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是传承和推广的基础,一些高校传承红色资源的宣传机制不成熟,没有形成有效的宣传机制。红色资源的传承,绝不能局限于各种文件或者领导讲话,必须落实到基层教育层面,落实到课堂上,但同时,课堂上的教授内容假如过于理论化,便会浮于表面,无法深入学生内心。 很多思想理论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是过于陌生,只知其名,不解其意,这就造成了学生浅显化的理解方式。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方式单一。现阶段,“00后”的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网络、自媒体与教育的结合给传统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红色资源的传承要与时俱进,与科技同步,通过网络平台扩大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活动规划的创新性有待提高,创新意味着不竭的动力,意味着活动的内容更加引人注目,代表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因此活动的开展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升华灵魂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摆脱传统活动的枯燥化与形式化,变得更有价值。

三、镇江市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明确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协调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明确教育体系,强调教学方法,突出教师管理与学生协调的原则。明确学生的主体性,以实现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动的良性循环,使红色资源有效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推动红色资源在有效化、常态化、科学化的轨道上运行。高等教育学生应该正视红色资源的价值,发掘其内涵,理解其意义,发挥其主动性。 做学习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并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积极践行,赋予红色资源生命力。 教师主导的外部驱动力激活了学生的主动传承意识,将红色资源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使高校教育活动协调稳定、持续渐进发展,使意识形态 领域的教育工作具有价值。 总的来说,协调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原则是促进教学稳定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2.科学传承与及时验证相联结的原则。 科学传承与及时验证相结合,也是将红色资源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则,这是一个确保学生知行合一的过程。 红色资源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验证,以便学生知道它们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它们。在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不能盲目前行,必须及时观察,找到正确的路线。传承过程中需要对红色资源进行验证,这不仅是一种要求,也是培养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实践环节,确保早期影响,并引导高等教育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利用红色资源的力量。

(二)健全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1.构建红色资源宣传长效机制。构建红色资源宣传长效机制,一是高校必须正确解读红色资源的相关内容。 高校需要组织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要传承红色资源”和“什么是红色资源”这两个问题,引导青年学生理解其内涵,并结合时代特征展示其当代价值。然后思考“怎么做”,怎样在学生的自觉意志中有效利用红色资源。二是高校要定期做好红色资源的发布,及时更新内容,及时反馈教育工作的结果,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聚焦某些传统节日,使用学生想用的方法,保证红色资源教育的日常化。 三是高校应组织专业教师在特定时间开展红 色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设立思想交流会和研讨会, 以加强教育影响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红色教育学习资源。

2.构建红色资源内外激励机制。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学习与传承红色资源,高校应建立一套有效的内外激励机制,有效增强青年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并开展研究,从而促进红色资源的利用。总体而言,要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对问题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所以要重点消除学生对红色资源固有的枯燥无味的印象,构建一套激励机制,以鼓励青年学子主动学习红色资源、传承红色资源。

(三)丰富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开展传承红色资源的主题活动。高校开展红色资源主题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资源,还可以通过红色文化来坚定学生的理想。 理想信念教育能使高等学校学生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爱国青年。 主题活动能够有效地传递红色资源的具体内容和相关信息,有效地向学生反馈信息。其次,重要历史事件、纪念日、历史人物也是一个良好的机会,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红色资源更好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是过于单一的方式会消耗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结合当下比较流行的娱乐方式,发挥其传播红色文化的作用,如进行角色扮演、话剧表演、歌唱比赛,能既丰富方式又具有推广性,既顺应了活动的科普性和娱乐性,又不失对传承红色资源的响应。

2.打造传播红色资源的新媒体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利用新媒体将红色资源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如可利用微信和微博等平台推广高校红色资源教育,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接受。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得有效的知识。还通过微博和微信及时听取学生的想法,同时进行反馈。同时,高校也可以和当地负责红色资源的机构共同协作,创建专属红色网站,统筹现有红色资源获取途径,归纳整理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联合校方吸引学生浏览、围观,甚至通过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发布作品, 以丰富有趣且互动性强的方式,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传播红色资源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高校红色资源教育必须更新观念,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红色资源要浸润青年学生的血液,不忘初心,牢记任务,大学生要接过民族复兴旗杆,必须有理想、有技能、有担当。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帮助大学生将红色资源融入日常知识和活动中,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 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 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4]王炳林,张泰城.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 2017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 十讲[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6]袁贵仁,韩震.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M]. 北京:人民 出版社,2003 ;

[7]王学俭.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视角[M]. 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8]刘伟. 传承红色资源 增强教育自信 推进“双一流”建设 [J]. 中国高教研究,2017,11 ;

[9]肖文燕,罗春喜. 习近平的红色情怀与治国理政视野下的红色资源[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6 ;

[10]梁鹏. 红色资源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J]. 人民论坛, 2018,11.


Copyright©版权所有©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