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非遗技艺精神。近日,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本科生党支部联合镇江市文化馆、京口区朝阳社区,开展“指尖塑泥韵 红色润初心”非遗文化主题党日活动,组织青年党员走出课堂,走进社区,零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温度,在泥与手的碰撞中体悟“匠心”与“初心”的双重魅力。
泥塑寄情,传承匠心“塑”党魂
活动伊始,支部成员聆听了非遗传承人周宝康老师对“太平泥叫叫”与泥塑艺术发展脉络的生动讲解。作为镇江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泥叫叫承载着一代代匠人的心血与百姓的美好愿景,其清脆悠扬的哨音、灵动鲜活的造型,让青年党员们感受到泥塑背后厚重的文化根基与人文温度。“把船文化刻进泥胚,是一种守望传统的方式。”讲解中,周老师还结合自己数十年创作经验,特别提及泥塑技艺与传统船工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青年党员打开了“文化+专业”融合育人的新视角。
匠意手作,青年“塑”造初心使命
理论讲解后,活动进入沉浸式体验环节。在周老师指导下,党员们围坐一桌,亲手体验泥塑技艺,从揉泥、塑形、刻画纹理到创意构图,手中的泥胚逐渐转化为一个个承载着文化记忆的小作品。
一份泥,一把刻刀,一颗心。在作品中同学们巧妙融入“算盘”与“银元”元素,寓意财务文化与红色记忆的交融。“泥塑不是简单捏泥,更像是在与历史对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展现了非遗传承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再生力量。党员之间互相分享构思、相互鼓励,每一件作品不仅是创作成果,更是文化传承的实景课堂。
校社共建,非遗润心绘党建“新图景”
此次活动是会计学本科生党支部坚持“走出去、联起来”的具体实践。青年党员们不仅与非遗文化亲密接触,更通过走进朝阳社区,与社区居民共绘一场传统与青春交融的文化对话。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日常生活中的温度。”支部书记周珂表示,将持续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打通青年党员思想引领与文化育人的双通道。镇江市文化馆工作人员也表示,青年党员积极参与非遗活动,让传统技艺在青年群体中焕发新活力,是新时代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
泥塑凝文化,指尖塑初心。通过此次活动,会计学本科生党支部以非遗为媒,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政治引领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让青年党员在守望技艺之美中汲取信仰力量,在传承文化中砥砺初心担当。未来,支部将持续拓展党建携手文化育人新路径,汲取红色动力,激发青年力量。